學術傳播

毛慶禎 輔仁大學圖書資訊學系副教授
http://www.lins.fju.edu.tw/mao/oai/tkuscholarly.htm
2005/3/10
  1. 前言
  2. 探源 - 探索學術傳播的精神及流程
    1. 改善學術出版的機制,再現分享學術成果的精神
    2. 學術傳播流程
    3. 建立學術出版新興系統的原則
  3. 危機 - 探究學術傳播所產生的問題
    1. 現行學術傳播系統失控的原因
    2. 學術傳播的危機
    3. 期刊訂費漲幅 vs. 圖書期刊經費成長
    4. 期刊高價及高漲幅
  4. 共識 - 尋找解決問題及形成共識的方向
  5. 創新 - 研究已發展成功的學術傳播創新機制

1. 前言

學術傳播是高等教育最獨特的活動,也是最重要的活動之一。因為網際網路的帶動及資訊科技的發展,為了解決及改善學術傳播,以加速研究成果的分享及取 用,全 球的各學術研究機構早已進行許多相關的研究計畫,且有相當可觀的成果。在思考高等教育未來的相關議題時,學術傳播的改變及未來發展是大學社群的成員必要去 關切的。因此,本館就四個主題,蒐集整理相關資料,希望能促進本校師生對於學術傳播的認識。

2. 探源 - 探索學術傳播的精神及流程

2a. 改善學術出版的機制,再現分享學術成果的精神。

學 術傳播 (Scholarly Communication) 是指經由正式或非正式管道,傳遞或分享學術研究成果。正式管道指採用公開且永久的方式傳遞資訊,如:透過圖書或期刊。非正式管道則指短暫的交流,如:個人 的交談、參加會議或私人通信等。不同學科領域的學者因為受到外在因素的影響,其學術傳播的行為或採甪的管道均有所差異。如:科學領域的經費補助多,科學家 參加會議的機會也較多;人文及社會科學領域期刊缺乏經費補助,學者多以出版專書為主。

資料來源:John Feather and Paul Sturges, ed.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Information and Library Science. London: Routledge, 1997, pp.409-410.

當學術界的學者或是研究人員進行學術傳播的相關活動時,是以分享的精神與熱忱來看待自己的 研究成果,而科學也因為學術傳播這種無私可貴的精神,而得以快速的發展。公開且自由的使用學術資訊,正是促進學術發展的關鍵。

長期以來,學者將得到研究經費補助的成果,透過營利出版社所掌控的機制,經過審稿後出版, 再由圖書館編列預算買回。無論是經費補助或是期刊訂費,都不是來 自學者,因此學者較不容易發現,這個傳統出版的機制,已經造成圖書館沒有能力提供其研究所需的資訊,將影響其進行更進一步的研究或教學。

學術資源的使用權遭到營利出版社所壟斷,將對學術發展產生不良的影響。經過圖書館學界的呼 籲,學術界已注意到這個嚴重的問題,期盼經由各種途徑的努力,建 立一個全新的學術出版機制。善加運用科技,建立線上審稿系統,以縮短印刷出版時代所需冗長的審稿過程。更重要的嘗試建立各種可以改善或促進公開取用的工 具

2b. 學術傳播流程

圖一:傳統的學術傳播流程

(資料來源:Charles J. Lowry (edt.), Librarians and publishers in the scholarly information process: transition in the Electronic age, Association of American Publishers, http://www.arl.org/clr/Frontmatter.html)

圖二:網際網路時代的學術傳播流程

(資料來源:Charles J. Lowry (edt.), Librarians and publishers in the scholarly information process: transition in the Electronic age, Association of American Publishers, http://www.arl.org/clr/Frontmatter.html)

2c. 建立學術出版新興系統的原則

新知識的創造、傳播及應用,是讓公民具有智慧及經濟社會富裕的發展基礎,高等教育機構即具 有這功能。透過研究及教學增進知識,則是高等教育對於公共財 (public good) 無比價值的貢獻。

由於現有的學術出版系統成本太高,造成STM(Science, Technology, and Medicine)期刊的訂費高漲,使得大學及研究圖書館無法提供充裕的館藏,以支援教師及學生的需求,更迫使出版人文及社會科學領域圖書的大學出版社及 學會,因為圖書館的圖書購買力下降,而面臨大量減少出版這兩個領域的圖書或是轉移到數位出版的兩難局面。雖然已有許多新的出版模式推出,但是學界缺乏共識 及未能採取一致的行動,使得期刊價格仍持續飆漲。

2000年3月2~4日在美國亞利桑那州天普市(Tempe, Arizona)所召開的會議,就是為了讓掌握學術出版流程的主事者有機會共同討論,及建立可供指引學術出版系統轉變的遵行原則。當時與會的美國大學校 長、圖書館館長,以及學會主席,共達成9項共識,據以鼓吹學術出版新系統的設計及評鑑,並承諾採取行動,透過管理可靠且付得起取閱費用的系統,以引導高等 教育機構朝向提供所有教員取用所有學術領域相關研究資源的目標。

  1. 學術機構出版研究成果所需的經費應予維持,讓教師和學生能夠持續甚至擴大取用相關 的研究出版。大學社群的成員應該共同研擬執行策略以達成此一目標,教師的參與是此項行動得以成功的重要關鍵。

  2. 應該運用電子化的效能,提供廣泛的取用學術資源、鼓勵跨領域的研究、增進互通性及 查尋能力。在電子化的環境裏,開發共用的標準是非常重要的。

  3. 學術出版品應以穩定的方式予以典藏,提供永久使用。若是電子化的作品,應保有被引 用(citation)及連結時的永久識別標記 (a permanent identifier)。

  4. 學術出版的系統應該包括評鑑學術著作品質的程序,而且每一種出版品應該提供讀者有 關評論此著作的相關資訊。

  5. 學術社群應掌握版權及合理使用的概念,在數位環境中尋求擁有者及使用者利益的平衡 點。大學、學院,及其教員們,應以一種能夠確定讓教師在教學及研究時可以取閲及利用其著作的方式,來管理版權及其使用限制和例外。

  6. 在商討出版協議時,教師應簽署可以增進其著作便於利用(ready use) 的相關權利,並選擇以合理價格出版學術成果為目標的期刊發表論文。

  7. 在控制品質的相同原則下,出版論文的時程應予縮短。

  8. 為確保著作品質及減低大量出版的情況,評鑑教員應該更強調著作的品質,並且減低對 於量的重視程度。

  9. 電子化和印刷本的環境一樣,學者及學生使用資料的隱私權都應該加以保護。

3. 危機 - 探究學術傳播所產生的問題

3a. 現行學術傳播系統失控的原因

  1.  期刊訂費持續高漲,圖書館難以承受:

    期刊訂費漲幅高過通貨膨脹,也高過圖書館經費的年成長。
    從1986年起,期刊單價的年漲幅平均為8.8%,圖書單價年漲幅平均為4.3%,
    二者皆高於通貨膨脹(3.4%)。
    http://www.arl.org/newsltr/204/grph_table1.html

    從1986年起,美國學術圖書館的期刊經費年成長平均為7.9%,但期刊訂費年漲幅為9.0%。
  2. 圖書館購買能力下降,購置圖書資料量遞減,出版社提高價格以因應,形成惡性循環。

  3. 圖書及期刊出版量逐年增加,可取用的學術資源卻越來越少。

    雖然全球期刊的出版量從1980年代中期開始即以倍數成長,
    但北美研究圖書館的期刊訂閱量平均減少6%。
     http://www.arl.org/newsltr/210/costs.html

    1999年美國研究圖書館平均購書量較1986年減少26%。同期間全球圖書出版 量年增長50%。
    http://www.arl.org/newsltr/210/costs.html

    1993至1998年間,澳洲38所大學圖書館的期刊總訂閱量減少了43.7%。
    http://www.createchange.org/librarians/issues/silent.html#Australia

  4. 大型出版社的併購、壟斷,使期刊價格飆漲。

    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的經濟學家Mark McCabe發現,Elsevier於1991年合併Pergamon Press後,平均期刊訂價漲了27%。同樣地,Kluwer買下Lippincott後,訂費也漲了30%。

    參考資料 " Librarians Seek to Block Merger of Scientific Publishing Giants," By Malakoff, David, Science, 11/03/2000, Vol. 290, Issue 5493

    "Journal pricing and mergers: A portfolio approach," by Mark J McCabe, 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Mar 2002.
  5. Impact Factor效應:

    1960 年代,ISI (Institute for Scientific Information)推出科學期刊引文系統,以impact factor(平均每年每篇文章被引用的次數)作為期刊排名的依據,使得某些期刊成為圖書館非買不可的 "核心" 期刊,更是造成這些期刊價格的水漲船高。而impact factor排名在前500名的期刊中,幾乎有一半的期刊都是屬於Elsevier,Kluwer等大型出版社。

3b. 學術傳播的危機

3b1. 預測2012年圖書館購買能力

景象一:

假設期刊訂費維持9%的年漲幅,而圖書館的期刊經費年成長維持7.9%,到2012年時- -

(一) 圖書館的期刊經費為1,102萬美元。 (二) 圖書館需要1,424萬美元才能維持1986年的期刊館藏水平。 (三)

因經費不足(326萬美元),只能刪訂期刊。從1999年至2012年,平均期刊館藏將從15,259種減至12,356種。從1986年到2012年期 刊館藏縮減24.3%。

景象二:

由於圖書經費成長的變數很多,因此期刊經費年成長會低於7.9%。假設期刊經費年成長下滑 至5%,到2012年時--

(一) 圖書館的期刊經費為773萬美元。 (二)  圖書館需要1,424萬美元才能維持1986年的期刊館藏水平。 (三) 

經費不足655萬美元,只能刪訂期刊。從1999年至2012年,平均期刊館藏將從15,259種減至8,363種。從1986年到2012年期刊館藏縮 減48.7%。

資料來源 Scholars Under Siege, Create Change
http://www.createchange.org/librarians/issues/silent.html#WhereGoing

3b2.失控後的不合理現象

(一) 美加高等教育及政府機構每年花費上億美金以支援研究,然後再花上億元將這些正式出版的研究成果買回來。

(二) 著者失去對個人著作的使用權:學者把研究成果的版權轉讓給出版社後,使得著者利用自己的研究成果受到限制,即使在課堂上使用也不行。

(三) 錢多不代表價值高:
  1. 商業性期刊平均比非營利性期刊貴上6.5倍。
  2. 非營利性期刊的成本效益較商業性期刊高出3倍。
  3. 80/20定律:期刊使用量的80%集中在20%的期刊。
資料來源 Scholars Have Lost Control, Create Change
http://www.createchange.org/librarians/issues/scholars.html

3c. 期刊訂費漲幅 vs. 圖書期刊經費成長

1986~2002年圖書期刊單價及北美研究圖書館購買能力比較

  1. Monograph and Serial Costs in ARL Libraries, 1986-2002, http://www.arl.org/stats/arlstat/graphs/2002/2002t2.html
  2. Supply and Demand in ARL Libraries, 1986-2002, http://www.arl.org/stats/arlstat/graphs/2002/2002t3.html
  3. Expenditure Trends in All ARL Libraries, 1986-2002, http://www.arl.org/stats/arlstat/graphs/2002/2002t4.html
  4. Resources per Student in ARL Libraries, 1986-2002, http://www.arl.org/stats/arlstat/index.html

3d. 期刊高價及高漲幅

3d1. 科學期刊有多貴?絕對讓你嚇一跳!

http://www.englib.cornell.edu/exhibits/stickershock/  

期刊名稱 年訂費(US$)  同值商品
Applied Polymer Science

12,495 

Toyota Corolla高級房車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4,610

Tiffany鑽戒
(鑲28顆.89克拉鑽石)

3d2. 期刊漲幅合理嗎?

Dr. Rosenzweig分析給你看:

以2000年時,FAXON預測2001北美洲的期刊漲幅因素為例

Dr. Rosenzweig 分析

一、為何通貨膨漲率僅2.5%,而期刊訂費卻 需要漲10%?

答:很簡單,因為期刊價格被調整二次,一次採用通 貨膨漲率,第二次再加上所有出版因素的漲幅。照理只能二擇一,就像申報所得稅時,只能選擇列舉扣除額或標準扣除額,如果你把二種扣除額都加在一起申報免稅 額,國稅局一定會把你抓去關。

二、為 何通貨膨漲率僅2.5%,而出版因素漲幅小計卻高達7.5%?

答:不要被出版社矇混過去,他們不應該以單項加總的方式來計算整個出版因素的漲幅。

(一)以紙張成本來說,如果紙張漲2%,並不表示期刊訂費就要調2%,因為紙張僅佔整個出 版成本的極小部份,郵資也是如此。以Evolutionary Ecology Research期刊為例,紙張及郵資的漲幅應計算如下:
紙張成本佔總出版成本之 6.2% X 紙張漲幅 2% = 0.124%
郵資成本佔總出版成本之 2.5% X 郵資漲幅 0.5% = 0.012%
可見紙張及郵資的漲幅根本就是微乎其微。

(二) 刪訂因素:圖書館刪訂期刊,一般肇因於訂費高,預算不足以支付。出版社將刪訂的成本,轉由續訂戶來承擔,讓續訂戶支付更高的訂費,實在沒天良。

(三) 好吧!讓我們一起依照出版社的遊戲規則來算,那2.2%的刪訂率應該代表紙張及郵資可以節省2.2%,所以這2.2%應該扣除,而不是累加。

資料來源:

1

1

參考資料

  1. I

Creative Commons授權條款本文採 用Creative Commons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授權條款

您得自由:

您必須:
當然, 如果您取得我的書面同意(祗在極為特例的情況下才會發生), 以上條件都能被免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