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館藏之建置及營運管理

毛慶禎 輔仁大學圖書資訊學系副教授
http://www.lins.fju.edu.tw/mao/works/googlelibrary.htm
2004/12/31
  1. 行動圖書館
    1. 傳統行動圖書館
    2. 網路行動圖書館
  2. 借書不用還
    1. 網路公共圖書館
    2. 免費教科書
  3. 自由資訊
    1. 公版著作
    2. 政府資訊
    3. 創意共享
  4. 網路行動圖書館
  5. Google
    1. Google Library
    2. Google Print
    3. Google Scholar
  6. Amazon

本館可充份利用的館藏, 但由其他單位建置及營運管理, 就是最佳的館藏; 電子館藏亦是。

1. 行動圖書館

1.1 傳統行動圖書館

埔里行動圖書館 埔里行動圖書館


Jefferson-Madison Regional Library | 201 E. Market St. Charlottesville, VA 維吉尼亞州行動圖書館

Beaver County, Pennsylvania 賓 州行動圖書館

1.2 網路行動圖書館

網路行動圖書館

2. 借書不用還

看書不用錢、找書一定有、借書不用還, 這是公共圖書館的最高理想。在網際網路的環境下, 借書不用還已經逐步實現中, 美國密西根大學資訊學院主持的網路公共圖書館備有兩萬多種圖書, 免費借給使用者, 不用還。還有多家出版社將圖書置於網路, 供自由下載。

2.1 網路公共圖書館

1995年冬季, 在畢業研討會上, 密西根大學資訊學院師生想到這個點子, 藉著運作一個實體的計畫, 把圖書館、圖書館員、圖書館學與日漸流行的分散網路環境(網際網路)連結, 充份討論其間的議題。有35個研究生選修這門課, 在1995年元月5日開始實作, 70天後, 3月17日上線, 正式對外開放, 至今已滿八年。

網路圖書館網路公共圖書館

2.2 免費教科書

網路興起之後, 資訊的散布與複製成本趨近於零, 資訊本身希望被使用, 作者希望有眾多的讀者。因此, 不但有自由軟體可供隨意複製、散布及修改, 還有眾多的學術資訊, 可供自由下載、儲存、散布、複製。

到網路上找找, 各學門的教科書及學術論文, 應有盡有。不但免費, 而且歡迎老師及學生下載並散布, 何需向財團苦苦哀求。

瑞典盧得大學編製的開放近用學刊目錄已收錄326種學術期刊, 包括6萬多篇論文, 可以全文檢索, 範圍廣及所有學術領域。

美國學術出版社提供3千多本教科書, 免費下載, 其中有9百多種是當代的熱門書, 同時販售印本。

2004年3月16日為全球資訊自由日, 48個科學、技術與醫學領域的非營利出版社發表「華盛頓原則」, 公開宣示對免費近用科學文獻的主張, 鼓勵其他出版社跟進。

包括美國圖書館學會在內的10個圖書館學會及組織, 立即發表聲明, 贊許該等出版社的作為。承認學會及非營利出版社在科學領域的貢獻, 相信開放近用學術文獻資源有助於該等學會及非營利出版社更進一步的在全球散布其研究成果。

我們的政府無視資訊開放的全球趨勢, 慵懶無知地繼續向資本主義靠攏, 屈服於美國的保守主義者。漠視人民的學習權, 不但棄守圖書館的合理使用權, 還向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臣服, 讓臺灣成為美國永遠的代工者。

3. 自由資訊

3.1 公版著作

已經數位化的四庫全書、古今圖書集成、廿五史、大藏經、紅樓夢、三國演義、水滸傳等, 都是公版著作。不過, 在商人的巧妙運作下, 圖書館尚需付費才能提供給讀者使用; 或是, 製作單位認識不清, 對其數位內容主張財產權, 公然的向讀者收取費用。

3.2 政府資訊

3.3 創意共享

您得自由:

並可選擇限制事項:

創意共享創意共享

by姓名標示

非商業性非商業性

禁止改作禁止改作

相同方式共享相同方式共享

4. 網路行動圖書館

到達定點後, 搬下印製內文的彩色雷射印表機、印製封面的彩色噴墨印表機、裁切機、裝訂機、筆記型電腦等設備, 再把衛星上網天線、無線路由器、發電機等設備安置妥當, 就可以接受讀者的查詢, 以10分鐘印一冊的速度, 為讀者印製圖書。

建置網路行動圖書館的費用在新台幣一百萬元以內, 擁有至少二千萬種的電子圖書, 其維護費趨近於零, 印製200頁以內的圖書, 邊際成本在100元以內。

「處處有圖書」組織採用相同的技術, 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及世界銀行等國際機構的贊助下, 與網路行動圖書館聯手, 在埃及、中國、烏干達、印度等第三世界推廣閱讀。把愛麗絲夢遊仙境、綠野仙蹤、飄、大英百科全書第11版等公版著作, 送到沒有圖書館、沒有書店的地方, 即使是最偏遠的地區, 大人小孩同樣可以擁有圖書, 享受閱讀的樂趣。

網路行動圖書館與埃及的亞歷山大圖書館合作, 共同建置電子圖書館, 內容包括: 1996年以來的100億個網頁、1千部電影片、儲存在200部電腦的100Tb的資料。

倘若當地已有上網設備或將電子書以光碟形式置於定點, 祗要準備電腦、印表機、裁切機及裝訂機即可, 立即擁有藏書量2萬冊以上的電子圖書館。

5. Google

Sergey Brin 和 Larry Page 還在 史丹福大學研究所修課時,正是因為數位圖書館(digital libraries) 的作業而創辦了 Google。

5.1 Google Print

2004年10月7日, Google宣佈擴大Google Print[印本檢索]的測試範圍, 協助出版商在網路上銷售圖書, 也為使用者提供檢索印本全文的機制。不同於2003年12月初, 靜悄悄推出的Google 印本檢索測試版, 這次大張旗鼓的動作, 背後的意義值得業界及圖書館界玩味。

使用者打進某些關鍵字詞,除了搜尋數十億頁的網頁,也能同時搜尋無數圖書的內容。按下搜尋結果網頁上列出的圖書連結,會有某本書更多的資訊,允許使 用者閱讀部分的內容。另外,網頁也連結到網路書店,方便有意買書的使用者購書。

已經和Google簽約的出版商不多,包括Penguin、Houghton Mifflin、Blackwell、Oxford University Press、Wiley、Hyperion、Pearson、Princeton、Scholastic、Taylor & Francis、Cambridge、Chicago、Blackwell、Warner Books等知名出版商,有些出版商已經把書送給Google。

在Google印本檢索的首頁輸入鍵詞, 除了搜索數十億的網頁外, 還可搜尋參與該服務的書籍全文, 不但允許讀者閱讀部分的內容, 也連結到出版商或網路書店, 方便讀者即時購書。

出版商將樣書提供給Google, Google把內容掃描, 再做字元辨識, 納入資料庫。經由檢索結果, Google提供網路銷售的鏈結, 讓讀者直接購買該書。

包括牛津大學出版社在內的多家知名出版商, 己經和Google簽約, 陸續建立資料庫。

祗限純英文網站 http://www.google.com/

google print

google print

5.2 Google Scholar

網站搜索領先者Googlen發表新搜索產品Google Scholar,幫助用戶搜索技術報告、論文以及摘要等學術性文章。

Google Scholar(http://scholar.google.com)可以在Google的索引中搜索特定子集,並涵蓋了從醫藥、物理學、經濟學到電腦 科技等眾多領域。

Google為學術專家量身打造推出Google Scholar,專家學者可經由這項搜尋服務找到網路上的報紙、論文和其他學術作品,同時還可分析及摘錄引言。

使用者可經由Google Scholar的測試版搜尋文獻、書籍、摘要、論文、預印稿、技術性文章和批改過的報告。有別於其他搜尋服務的一點是,Google Scholar可處理學術引言的搜尋結果,也就是會自動分析摘要引言,將結果分別呈現。

Google剛推出的scholar.google.com簡直令人瘋狂,學術性的電子期刊透過搜尋一下子全放在你眼前,還包含此文所引用的次數 (cited,這可是學術文章排行榜的重要指標),即便你不在學術網絡裡,甚至也不在學術圈裡,也可以讓你一下子找到要的參考資料。

Google scholar

5.3 Google Library

Google與Stanford University[史丹佛大學]、University of Michigan[密西根大學]、Harvard University[哈佛大學]、New York Public Library[紐約公共圖書館]、 Oxford's Bodleian Library[牛津大學圖書館]等單位合作,將館藏圖書掃瞄數位化,供網路上瀏覽查閱。

史丹佛大學貢獻全部八百萬冊的藏書, 密西根大學總館藏計七百萬冊,除了古早的稀有書刊外,都將參與這項計畫。估計五年的時間將可完成目前的一千五百萬冊,屆時沒有版權問題的將可線上全文搜索 閱覽,仍受版權保護的作品也可檢閱文摘。

Google把這些資料, 全部置於Google Print。

6. Amazon

2003年10月23日, 亞馬遜推出Search Inside the Book[書內檢索], 有12萬本圖書3,300萬頁的內容, 供讀者自由檢索, 並讓讀者檢視鍵詞所在的頁面及其前後各兩頁。

已有190家出版商把他們的圖書攤在網路上。為了避免法律上的爭議, 亞馬遜採取若干步驟, 讓讀者難以在網路上閱讀整本書, 並封鎖列印的功能。

然而, 這些限制太淺顯了。以多個帳戶反覆搜尋, 讀者就能檢視超過五頁的內容; 以螢幕擷取軟體, 就能把書頁列印下來, 一點也不困難。

從前, 祗能根據書名、作者或鍵詞檢索書籍, 檢索結果只有書名、著者、標題等書目資料。不過, 「書內檢索」的結果, 可顯示鍵詞的頁面, 顯示鍵詞在書內的其他連結並瀏覽相關的摘要。

7. 結論

幾千年來, 圖書館學的技術祗能對書目資料檢索, 從來不曾思索對圖書的全文檢索可能, 莘莘學子必須努力背誦記憶, 把寶貴的時間耗在無窮盡的尺牘裡, 無力抬頭走出書堆, 思考更深層的學理。

Google的印本檢索及亞馬遜的書內檢索, 使用存在已久的掃瞄及字元辨識技術, 將徹底改變學習的模式; 同時, 對現行的智慧財產權觀念, 也是嚴重的衝擊。

順著科技的發展, 激動人類的潛能; 或被既得利益者用法律框住, 強化並固定既有的社會落差。這是我們面對的必然抉擇。

參考資訊

  1. Google Library, http://google.blogspace.com/archives/001493.html
  2. Google Scholar (Beta), http://scholar.google.com/scholar/about.html
  3. Google Print (Beta), http://print.google.com/

Creative Commons授權條款
本著作係採用Creative Commons授權條款授 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