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工、實習、工讀

毛慶禎

輔仁大學圖書資訊學系   

2001/11/15


"參與「九二一南投縣鄉鎮圖書館重建服務隊」的思索 ─ 談志工、實習與工讀", 《中國圖書館學會會訊》8卷3期(118), 2000/9/30 頁 1-3

 

1999年9月21日凌晨,在南投縣集集發生的大地震,對災區的民眾而言,是一場難以忘懷的慘劇;同時也驚醒臺灣人沈睡的心,各自投入災區的重建工作。

輔仁大學圖書資訊學系的同學,順應這個趨勢,發起「九二一南投縣鄉鎮圖書館重建服務隊」,以義工方式,於2000年元月23日至30日到南投縣的鹿谷鄉、名間鄉與埔里鎮圖書館服務,獲得各界的嘉許與鼓勵;同年6月23日至29日再赴霧峰鄉立以文圖書館服務,為人力短缺的該館,建立更完善的環境。

重建區的圖書館在各界的關心下,已經回復相當的規模,暫時沒有進一步的服務機會;本系同學組成的圖書館志工團隊,累積兩次出團的經驗後,正積極尋找繼續服務的機會。

社會需求

臺灣社會的圖書館,深受民眾的歡迎,一直處於供不應求的狀態,相對而言,形成賣方的市場,身為消費者的民眾,其實沒有什麼選擇的機會,祗能在馬斯洛的底層需求面打轉,成為富裕環境下臺灣社會的強烈對比。

圖書館本身對於工讀生的需求量很大,剛完成大學一年級課程的學生,常被要求至基層圖書館擔任技術性極高的臨時工作。過去,甚至在沒有適當輔導下,讓這些沒有經驗的學生自行發揮,對圖書館的讀者及同仁,造成無比的影響。

另一方面,學院派的圖書館學教育,到了高年級的時候,總會在課堂及理論課程之外,安排實習或實務的課程。雖然行之有年,對於整個制度的建立,卻沒有明顯的效果。

圖書館傳統的五段式工作模式: 採錄、編目、流通、閱覽、參考,無一不以因應配合讀者的需求為出發點;而且是以當前的讀者需求為優先考量,而不是為了百年後的讀者預做準備,貼近民眾的基層公共圖書館,對此更有切膚的感觸。

然而,當前的公共行政,依舊維持中央化的規模,事事仰賴中央,愈接近民眾的基層服務,愈顯得捉襟見肘。從圖書館服務角度觀察,唯有放下一切,直接的長期的服務,才是解決問題的唯一手段。

雖然,志工、實習與工讀,各有不同的思考方向,不過,若能合而為一,當以形成圖書館、民眾與學生三贏的局面。

志工

志工或稱為義工,簡單說就是以利它為出發點,祗問耕耘不問收獲的一群人。通常以弱勢團體為服務對象,從服務個人開始,進而帶動整個團體的風氣。

志工不是為了紓解員工的工作壓力,也不是讓主管機關放棄應盡的責任,反而是驅策行政當局正視問題的原動力。

擔任志工的動機很多,除了不計條件的個人因素外,多少帶有複雜的情感或社會責任。絕大多數的志工團體本身,就有自我學習與成長的意味,所以,不但志工個人挑選參與的志工組織,志工組織也選擇被服務對象。也就是說,志工是個自主性很強的個人,很難以外界的紀律要求他們。

同樣的,外界對志工本人或所屬團體的觀感,也不太容易改變該志工或所屬團體的本質。志工祗在乎是否繼續朝向當初的理念前進,其他的事務都屬於次要的,可以忽略或調整。

實習

幾十年來,圖書資訊學系的學生必須修習「圖書館實習」或「圖書館實務」,其內容依授課教師的理念而定,不過,實際參與圖書館的工作是該門課不可或缺的要件之一。

既然是一門課,就有課程所需的教學目標及評鑑標準,祗有符合教學目標的圖書館,才會被認定為實習圖書館,祗有能夠被評鑑的工作,才能夠被視為實習的內容。

簡單說,實習的內容由授課教師所決定,學生或實習圖書館沒有最後的決定權。

工讀

圖書資訊學系的工讀行情,好到令人難以置信,行情時薪在80元時,圖書資訊學系的學生至少可拿150元,擔任「組頭」的學生,則在200元以上,視能力而往上調昇。

拿人錢財與人消災,既然是工讀,必須以指定的工作為範圍,很難有自己的揮灑空間,而且與課業的關係也不是考慮的重點。

以工讀的收入,支付四年的學雜費與生活費,同時兼顧學習的成長,在圖書資訊學系裡,時有所聞。

三合一構想

1994年10月,非常意外的接手輔仁大學圖書資訊學系的系務,在同仁的支持下,加上三位能力超強的助教,系務蒸蒸日上,非常順利。當時,曾思考一個方向:圖書館應該可以更進一步地融入民眾的生活,尤其是回到最初的理想狀態 - 拉近民眾的資訊差距。

先是參加了世界展望會(http://www.worldvision.org.tw/1home.html)的資助人計畫,及中華兒童暨家庭扶助基金會(http://www.ccf.org.tw/)的兒童認養行列。後來,又奉派至高棉的皇家金邊大學圖書館數回,參加過知風草文教服務協會對海外僑校的圖書館服務,對圖書館的志願服務稍為有點認識。

輔導學生從事志工性的社會服務工作,在社會工作系、護理學系、醫學系時有所聞,20世紀初,圖書館主導的識字運動,也有很多學生參與。圖書館服務本身就是一種社會服務,讓學生以志工方式體認社會服務的本質,提早與社會接觸,祗是另一學習而已,並沒有什麼特殊之處。

臺灣曾經發生過,大規模召集學生從事社會服務工作。二次世界大戰剛結束時,前行政院長孫運璿,曾以臺灣電力公司總工程師的身份,號召過大專院校學生,以工作中學習的態度,在極短的時間內,恢復全臺的供電系統。

面對資訊社會及終身學習的環境,圖書資訊學系的學生,是否也到了該挺身而出的時候?以志工、實習、工讀三合一的方式,用奉獻的精神,從工作中學習,建立全民學習的共識,以知識產業的先行者自居,為臺灣的社會創造另一個契機。

結論

1999年的921集集地震後,跟隨社會大學基金會的同仁,在災區奔走三個多月,目睹人間的悲慘。12月籌組「寶島義工團」,正式高舉義工團體的旗幟,日月潭的邵族、谷關的泰雅族及位在新埔的伊甸殘障基金會營地,都是我們提供勞務的場所。

或許是課業壓力太大,或許是金錢的需求明顯,或許是我們還有很多其他更重要的事待處理,僅管臺灣社會對圖書資訊專長的志工,有相當的期許,但是我們卻不曾輔導學生正式進入這塊領域。

感謝國立臺中圖書館、南投縣立文化中心及各鄉鎮圖書館的支持,提供921災後重建圖書館的機會,讓輔仁大學圖書資訊學系的學生,有機會以志工的方式,進入圖書資訊的社會服務領域,再探圖書館服務的原貌。

誠摯希望圖書資訊相關學系的學生,能夠繼續秉持關懷社會的心,凝聚共識,形成具有特色傳統,重現先賢創立圖書館的本意,發揚圖書館縮短資訊差距的本質。

相關網址: 

毛慶禎
臺北縣新莊市輔仁大學圖書資訊學系
Tel: 02 29031111 ext 2334, 3244(研究室) - Fax: 02 29017405
E-mail: mao@blue.lins.fju.edu.tw
http://www.lins.fju.edu.tw/~mao/works/stservices.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