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大弧弄蝶 (萬大黃星弄蝶) –
Aeromachus bandaishanus Murayama & Shimonoya,
1968
特徵:
小型弄蝶,體翅褐色,前翅背面前緣有黃褐色鱗散布,近中央有一黃褐色弧形紋, 腹面呈暗黃褐色,前翅在與背面相對應的位置亦有弧形紋。
分佈:
中高海拔的森林地區,偏好於陽光充足的森林邊緣活動。
|
![]() |
台灣瑟弄蝶 (大黑星弄蝶、台灣黑星弄蝶) –
Seseria formosana (Fruhstorfer, 1909)
特徵:
雄蟲翅表底色爲黑褐色,前翅端第6-8室有3枚小白斑,第1b-4室中橫線部位有4枚稍大白斑。 後翅中央部位外側第2-7室有暗色小斑,呈弧狀排列。本種爲中型蝶種,展翅約爲 40-45 mm。 成蟲壽命約爲2-3個月,飛行迅速,天敵捕捉不易。 夏季較易見到成蟲活動,平時不易見到成蟲活動, 夏季成蟲羽化期,可見成蟲於溪邊附近飛行活動或停棲于潮濕地面吸食水分。
分布:
分布于台灣全島中低海拔山區,海拔500-1500 公尺左右山區爲其棲息環境
|
![]() |
台灣颯弄蝶 (台灣大白裙弄蝶、台灣大環弄蝶) –
Satarupa formosibia Strand, 1927
特徵:
大型弄蝶,雌雄蟲外型相似,本種外型與大白裙弄蝶(S. majasra Fruhstorfer)相近, 但本種的前翅中室內的白斑較大,翅形也較圓。
分布:
中北部低中海拔山區可見。
幼蟲的寄主植物為芸香科(Rutaceae)的食茱萸(Zanthoxylum ailanthoides Sieb. & Zucc.) 及賊仔樹(Tetradium glabrifolium (Champ. ex Benth.) T. Hartley) , 一年一世代,成蟲夏季活動,以幼蟲越冬。成蟲活動迅速, 好訪花,停棲時會將翅平攤。雄蟲有領域占有行為。 雌蟲通常將卵聚產於寄主植物小葉的末端,卵紅褐色有稜。 若齡幼蟲會切割葉片後反折為蟲巢,齡期增長後則是將數片葉片連綴成巢。 老熟幼蟲化蛹於蟲巢中,蛹的外表被有一層白色粉狀的代謝後產物。 本種的幼生期相較於大白裙弄蝶(S. majasra Fruhstorfer)容易被發現, 但成蟲則較罕見,而大白裙弄蝶反而是幼生期較罕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