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革 ─ 國際十進分類法

毛慶禎

輔仁大學圖書資訊學系   

2000/10/17


緣由

國際十進分類法是逐漸累積而形成的分類法,直到1904年至1907年間,才以法文出版一個較完整的版本,通常以這個版本當成它的第一版。有33,000個類目,索引有38,000個款目;當時人稱布魯塞爾分類法,原書名為:Manuel du repertoire bibliographique universel

1894年,比利時人歐特萊(Paul Marie-Ghislain Otlet, 1868-1944)與拉方庭(Henry LaFontaine)發願編輯一份全球書目,Repertoire bibliographique universel,想把人類有史以來的出版品全部包涵在內, 有點像是國際圖書館聯盟(IFLA)現在進行的國際書目控制(Universal Bibliographic ControlUBC)工作。

到了該系統化整理書目卡片階段時,參照當時的杜威十進分類法第五版,採用其大類及部份類目名稱,把原來屬於列舉式分類法的杜威十進分類法,改編成較彈性更完整的國際十進分類法,Classification Decimale Universelle

國際書目協會

1895912日,為了運作全球書目事宜,歐特萊與拉方庭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成立國際書目協會 (Institute International de Bibliographie /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Bibliography, IIB),辦公室設在布魯塞爾,稱為 International office of Bibliography(OIB)。比利時政府把它納入內政部(inistry of Interior and Public Instruction)之下,具有半官方的性質。IIB/OIB團隊運作了近廿年。

因應外在情勢的變化,國際書目協會於1930年遷到荷蘭的海牙,1937年改名為國際文獻聯盟(Federation Internationale de DocumentationFID);國際十進分類法的版權也隨之轉移,各種語言及版本的版權也由此延伸出來。1992年成立的國際十進分類法聯盟(UDC Consortium),接手國際十進分類法所有的編輯及出版事宜。

當時編了很多書目,記載於卡片上,稱為 Repertoire Bibliogrpahique Universel(RBU),1897年時,已有150萬張,1899年達到300萬張,1912年有了900萬張,1930年時居然有了1600萬張。這些卡片有兩種排序:著者及分類。

國際十進分類法在歐洲地區大受歡迎,第二版於1927-33年之間出版後,居然超越原先單純編輯全球書目的功能,儼然有獨自發展的架勢。不但規模增加一倍,而且有持續修訂的計畫,成為後來各版本及譯本的範本。當時的工作語言是法文、德文及英文併列。

版本

依照內容的多寡,印刷本大致可以分為三個版本:

足版內容最完備,節版大約保有1/3的篇幅,縮版約存1/10的款目。節版與縮版是相對的名詞,有時混用,沒有絕對的方向。節版與縮版較常見,有英文、日文、德文、俄文等24種語文,完整的足版祗有法文、英文、德文及俄文版本。中文版由澳門文化司署之澳門中央圖書館出版,《國際十進分類法》1997年出版,以葡文版為藍本。

1990年春季,機讀格式的主參考檔(Master Reference File,MRF)編輯完成,有61,000個類目。它採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 Micro CDS-ISIS 資料庫語言,又稱為 ISIS (Integrated Set of Information Systems)。每年更新一次,同時以印本形式 Extensions and Corrections to the UDC 發行。必須取得書面授權,才能夠使用該機讀格式的檔案。

英文版由英國標準組織出版,稱為 BS 1000M,不定期地經常更新,目前出到 1997 年的修訂版。另有口袋版,大約有 4,000 個款目,純供教學使用。

國際十進分類法聯盟

國際十進分類法是通用型的分類法,原先由中央分類委員會(Central Classification Committee)及各地的地區與學科委員會共同處理修訂事宜,這種運作方式相當複雜且慎重,所以工作進度非常緩慢1

進入80年代後,負責整個發展方向的國際資訊暨文獻聯盟(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for Information and Documentation; Federation Internationale de Documentation, FID),不得不正視這個現象,任命一個顧問來研究並提出建議2,結論是成立五個修訂委員會;然而,經過五年的運作後,並不令人滿意。

1989年,國際資訊暨文獻聯盟再成立一個工作小組,努力研究UDC的可能發展方向;1990年提出建議3,希望成立國際十進分類法聯盟(UDC Consortium),做為實際的運作單立。

從1992年元月,國際資訊暨文獻聯盟與英國、荷蘭、比利時、西班牙及日本等國的國際十進分類法出版商共同組成的國際十進分類法聯盟(UDC Consortium, UDCC), http://www.udcc.org,正式擁有UDC的所有權。

國際十進分類法聯盟有一個執行委員會 (Executive committee) 及一個編輯委員會 (Editorial Board),其成員來自世界各國;分別處理國際十進分類法的財務、管理事宜和修訂的工作,另外進用一位技術長(Technical Director),常駐於海牙的荷蘭皇家圖書館;另外還有一位主編及一個編輯委員會,以及各種專家組成的各類型委員會,負責初步的修訂工作,另外還有一些專家,負責審核修訂稿的內容。

國際十進分類法聯盟的成員可以出版該國語文的國際十進分類法,英文版由大英圖書館的資訊服務處 (Delivering Information Solutions to Customers, DISC) 出版,中文版由澳門的中央圖書館出版。


附註

  1. D. Strachan, "UDC revision work in FID," UDC: Essays for a new decade, A. Gilchrist and D.S. Strachan, eds., (London : Aslib, 1990): 1-10

  2. A. Gilchrist, "UDC: the 1990s and beyond," Classification research for knowledge representation and organization: Proceedings fo the 5th International Study Conference on Classification Research,I N.J. Williamson and M. Hudon, eds.,(FID 698), (Amsterdam & London, Elsevier, 1992): 69-77

  3. I.C. McIlwaine, "The work of the System Development Task Force," UDC: Essays for a new decade, A. Gilchrist and D.S. Strachan, eds., (London: Aslib, 1990): 19-27

參考資源

  1. "100 Years of UDC," Knowledge organization : KO, 22(2) : 63, 1995

毛慶禎
臺北縣新莊市輔仁大學圖書資訊學系
Tel: 02 29031111 ext 2334, 3244(研究室) - Fax: 02 29017405
E-mail: mao@blue.lins.fju.edu.tw
http://www.lins.fju.edu.tw/~mao/udc/his.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