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紫

Sasakia charonda formosana Shirozu, 1963

特徵:

亞洲蛺蝶類中的大型蝶種,雄蝶翅之背及腹面底色黑褐色,具大小白斑,

翅基半部具金屬光澤,後則具紫色光澤,角有一鮮明紅紋

雌蝶較雄蝶為大,唯其背面底 色不具紫色光澤。

分佈:

是特殊局部性分種,如:北京、河北、陝西、東北、

浙江、湖南、貴州、台灣北橫公路的角板山、巴陵、

拉拉山。中北部中海拔山區

大紫蝶為亞洲東部特產之種類,臺灣雖有分佈但為數極少,

僅北部角板山及拉拉山附近之原始森林尚有極少數量,

為分佈範圍頗為狹窄之蝶種

大紫蝶為臺灣產蛺蝶類中體型最大者。

 

台灣翠 (台灣綠)

Euthalia formosana Fruhstorfer, 1908

特徵:

中大型蝶類,其翅底色為橄欖綠色為主,

前後翅有白色斑紋相連成帶,

但斑紋間相連並不如窄帶翠蛺蝶平齊,容易區別。

台灣翠蝶一年世代,冬季以幼蟲越冬,成蝶出現於四至十月。

分佈:

台北盆地以南2001200公尺左右山區的台灣翠蝶,

以殼科之青剛櫟、錐果櫟、三石櫟、大戟科之粗糠柴為寄主植物。

 

 

蓬萊環 (埔里三線蝶、台灣環)

Neptis taiwana Fruhstorfer, 1908

特徵:

翅膀表面黑褐色,上翅的條帶近外端有缺角,但並未中斷。

腹面褐色,下翅腹面有淡紫色帶,雌雄差異不大。

成蟲前翅外觀大致呈現三角形,翅型稍微橫長後翅卵圓形,外觀接近三角形。

雌蝶翅型較為寬圓雄蝶前、後翅表底色為黑褐色,

前翅中室內有長型白斑,前翅外橫線部位有四枚白色斑。

後翅內橫線部位有一明顯白色寬帶紋

外橫線及亞外緣部位亦各有一較細之白色帶紋

幼蟲以薔薇科之台灣石楠,樟等植物寄主。

分佈:

成蟲於3~5月及7~8月發生2次期間較多見,生於低中海拔山區,

喜歡於陽光充足的林緣或樹冠上活動,領域性強。